男主的问题一个是他那明显会引人反感的高高在上的态度;另一个是,他会把所有人竭力隐藏的、刻意回避的又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难堪的那一面,直言不讳地一一戳破,搞得人狼狈不堪,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这也侧面反映出他的自负,对待所有人都隐隐有种道德上的优越感. 而他的妻子就是典型的空有圣母心,却没有相匹配的能力去完成慈善这种极需策略的事业,总是自以为是地一味听凭盲目的直觉驱使. 再者她本身的动机也不纯,长期养尊处优,没有经历过世故冷暖,在她丈夫身边感觉自己就像个空虚的寄生虫,故而竭力想通过慈善来证明自己,找到意义感.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对事物妄下评断,尽量接受事物本来的样子就好. 我始终认为没有自觉自省就很难有包容,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求同存异了,那样的话,沟通毫无意义,反而让各自更加固化自己的认知和立场. 克制冷静的黑白画面,西装制服,为这部片子添加了冷静、克制甚至是冰冷的感觉. 男主四次对身份的阐释:片头最喜欢的国度是童年;面对想要移民的黑人诗人拒绝难民申请时,嘲讽对方说我是德国人;被合伙人直言只要有利用价值你会承认你是波兰人,但我们不同,我是德国人;闯入黑人聚集区,想看看自己与他们有何相同,挑衅、遍体鳞伤时在车上回答自己是波兰人. 他也曾三次拒绝波兰女孩的邀请:咖啡馆、夜晚和夜店. 和父亲的重聚,短暂苦涩温暖又依恋,但父亲要了两千元又走了,路边眼睁睁看父亲离开,令人心碎. 多好的口音、语言能力,最后也掩饰不了自己异乡人外来者的身份;刻意阻断与故乡的联系,只会让自己更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