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常态化会替代原先的普涨普跌的格局,是上周总结所讲的核心内容。 根据交易所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当前上市交易的公司已经达到5061家,总市值为80.87万亿,按照这个市值计算,如果全A指数翻倍的话,那么市值将会超过160万亿,远高于当前GDP的总量。 很显然,这个难度很大。 那么大概率就是周末总结的时候说的那样,二八分化,有业绩支撑的核心资产推动公司股价持续上移,将成为未来的常态。 而全指的作用,将会逐渐弱化,成分(权重)类指数将会逐渐替代全指,类似于道琼斯工业指数一样,代表核心资产的走势。 哪怕是上证指数,当前的累计市值已经超过48万亿,如果翻倍就会达到96万亿,已经非常接近GDP的重量了。 如果像以前那样从3000点涨到6000点,则意味着需要的资金量是原来的很多倍,难度是非常大的。 因此,与其关注指数的涨跌,还不如关注核心权重类优秀公司的涨幅,更有可能是即便指数上涨了,大多数公司依然是趴在地上的。 比如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就是这样,20%的大市值股票驱动股指上涨,80%的公司持续下跌。 全面注册制之下,A股逐渐美股化,港股化,是必然趋势。 一定要把思维转变过来。 周四收盘之后,央行宣布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这则消息被市场解读为利好,但是周五连影响最大的银行板块最终也只是高开低走,没能收红。 并且,全天的成交量也没有放大,仅仅只有7200亿左右,指数继续处于低迷的状态。 创业板指数盘中跌破2000点,创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的新低,但是离2018年的低位1184.91点依然还有很高的距离。 尽管创业板当前的10年分位点已经在5%以下,但是我个人的观点还是和以前一样,由于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市场的供需变化,再加上科创板对高成长类科技公司的分流,创业板当前的估值,远高于沪深300和上证指数,因此大概率会继续挤压估值泡泡的。 我个人的判断是,未来创业板的估值,整体会持续下移,极端情况下不排除低于深圳主板成分指数的估值。 二八结构的行情,会是今后市场的常态。 当前沪深300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11.66倍,指数的10年分位点是26.17%,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分位点,沪深300都处于合理估值之下,属于安全性较高的板块。 当然,个股的分化,同样十分严重。 比如今年以来权重股涨得最好的依然是具有高分红能力的资源板块,其次是高股息的金融股,能源股两级分化,新能源持续杀估值,旧能源则大幅上涨。 这个在第二部分我会详细分析。 整体来说,我们应该要习惯这种二元分化的结构性行情,也不要老是盯着指数看。 按照全球经济的走势还是我们当前的环境,应该说都不太具备大规模普涨的局面,因为无论是科创板、创业板等大多数板块和个股的估值,都还很高。 其次无论是上证综合指数还是沪深300指数,我们指数的编制本身就带有很大程度的失真,比如上市公司分红后股价除权,会带动指数自然下跌,但是编写指数的时候并没有把除权拖累估值的下跌的因素考虑进去,长期以来就会导致指数的涨幅远远小于权重股的实际收益。 尤其是上证50和沪深300这些以高股息率为代表的指数。 全指就更容易计算了,我们把每年的股息率加到指数里面去做复权处理之后会发现,真实的指数涨幅,会远远大于当前显示的点位。 大盘长期3000点既有最近10年估值逐渐下移的因素,也有刚才提到的指数统计方式失真的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习惯于不要太在乎指数的变化,去寻找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个股。 未来A股会逐渐港股化,这是必然的趋势,大量的高市盈率而没有成长性和缺乏业绩支撑的公司,最终会丧失交易的流动性,也是必然趋势。 但是这个变化,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大家已经习惯了A股长期以来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便到现在,依然还有大量的垃圾公司在高市盈率发行之后,大家还会蜂拥而至去炒作新股。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地去打新股,对新股趋之若骛,因为新股上方没有抛售盘,然后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乱炒。 这个局面可能短期也很难改变,除非从(IPO)发行的时候,一开始就引入做空的机制,但是当前还没有这个迹象。 作为个人来讲,这种零和博弈最终会导致大部分人的收益最后都是一地鸡毛,尤其是没有太多股市经验的新人,经常成为高位接盘然后长期得不到翻身的韭菜。 你会发现,大多数所谓高科技公司,一波炒新之后,直到退市也超不过上市时候的高点。 去炒作新股的这些人,最后却对股市骂骂咧咧,抱怨股市是赌场和收割机。 其实这个因果关系搞反了,是因为自己先去赌,才会输,如果大家都老老实实地去买有真实业绩的低估值公司,赚钱就是多少的问题。 因此引用当红主播某佳琪先生的话,赌输了,我们还是应该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以上为菜头的个人思考和总结,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请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属于你自个儿的那份成长和认知。 点个发财赞,股票涨停! 原创首发 | 菜头日记(ID: CT600519) 作者 | 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