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猛和肖非认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科学范式变迁的影响。实证与建构主义、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冲突与交融改变了特殊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方式。特殊教育发展经历了从心理—医学、社会学、组织学范式的变迁,现行特殊教育实践则主要体现了功能主义的观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发展则孕育了融合教育的哲学理论基础。在融合教育日益垄断特殊教育领域话语权、建立其强大的伦理与政治霸权的背景下,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反思特殊教育发展的轨迹及其范式变迁,我国特殊教育范式的生成与发展应扎根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①
王培峰在详细分析“特殊教育研究经历着全纳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抵牾、多学科的参与对特殊教育学科地位的质疑、丰富多样的特殊教育实践对特殊教育研究回应能力的质疑”等特殊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后现代境遇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以“经验—分析”为主的实证主义、以“归纳—演绎”为主的教育学和以“批判一理解”为主的社会学三种特殊教育学学科研究范式的基本内涵及其显著特征,为更好地发挥这些研究范式的作用提供了有效策略。②
邓猛和关苏慧基于“社会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从实证主义向建构主义范式变迁”的事实,全面深入地剖析了质性研究范式与特殊教育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指出:“特殊教育研究应该走向多元的研究范式,即在坚守实证科学精神的同时,纳入建构与人文主义的情乐,在进一步规范逻辑验证性质的量的研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归纳探索性质的质的研究范式的探索与运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倡议:“特殊教育研究者积极转变研究范式,加强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等质的方法的运用,借此丰富特殊教育的实践,探索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特殊教育理论与模式。”①